close

 

下雨的夜晚,她帶著小孩回娘家陪父母用晚餐。

七點半過後,孩子吵著回家。

六歲的孩子,懂得如何打電話和正在加班的爸爸撒嬌,

「爸爸,趕快下班,來接我們回家啦!」

「爸爸還要忙一陣子喔,你乖乖,陪阿公阿媽看電視,爸爸九點半來接你們好嗎?」

他溫柔地哄著孩子,沒有想到電話的話筒已經被她搶到手上,讓她聽見了以上的對話。

「不用急,你慢慢來,沒關係,如果她繼續吵著要回家,我自己先帶她公車回去好了。」

她體貼地和丈夫溝通,希望他還是以工作為重。

二十分鐘之後,他在車上用行動電話跟她聯絡,「我已經快要到巷口囉!

這時間不太好找車位,我就不上去了。你們下樓來,在便利商店門口上車。」

「唉,你幹嘛呢?不是還要繼續加班嗎?我說過嘛!我們自己坐公車回去就好了……」

她急著想阻止他,但已經來不及了。

「太太,行動電話的通話費很貴喔。」他以輕鬆的方式暗示她該停止發言了

 


愈是複雜的情緒,愈需要理智的溝通

幾分鐘後,她和孩子上車,她又不能自制地一路碎碎唸下去,

「沒加完班就趕回來,不太好吧!你們部門那些同仁會怎麼說呢?

你一定開快車了,對不對?萬一又超速被照相,

把繳罰單的錢拿來搭計程車都搭不完了 ……

我跟你講我們自己搭公車回去就好了嘛!你何必這樣呢 ……」

向來認為自己EQ還不錯的他,已經被她的碎碎唸逼得快要抓狂了,

但仍理智地選擇閉嘴,直到回到家洗好澡,也把孩子安頓好了,他才跟她溝通。

 

「不忍心讓妳們母女兩個人在下雨天還大老遠走路去搭公車,

所以趕回來接妳們。我知道妳捨不得我這樣趕,又擔心我工作沒有做完。

這些好意我都懂;我相信我的好意,妳也懂。

可不可以不要一路碎碎唸,妳這種表達關心跟好意的方式,反而會讓我很難過。」

 

她聽了他的話,頓時不知道該如何接口。 結婚七年,算是老夫老妻了,

她恨自己為什麼這個喜歡碎碎唸的壞毛病,一直沒有改過來,心裡愈想愈覺得慚愧。

坐在梳妝台,她低著頭不好意思看他。 他主動過來拍拍她的背,

「別想太多,我知道妳是為我好。早點休息吧!

我把工作帶回來了,還要忙一下子,妳先睡。」

在臥室裡,聽見他在書房敲打電腦鍵盤的聲音,回想這幾年來的相處方式,

她始終習慣以「責備」代替「感謝」。

即使是年輕時收到他送的禮物,心中明明很高興,嘴巴還是會唸著:

「你啊!就是會亂花錢。」

幸好,他始終包容著她的無禮與無理,一直默默付出、奉獻。

和他比較起來,她顯然是個不夠自信的人。

既害怕接受對方的過多好意,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感謝,

自己覺得「對方不值得為我這樣做!」

才會經常以「責備」代替「感謝」。

 

 

坦然接受別人付出的好意,是一種自信的表現

這種情況,其實也經常發生在年邁的父母和壯年的兒女之間。

父母親明明很高興兒女買東西來看他們,嘴巴卻唸著:

「錢那麼多,不會拿來給我花啊!」

兒女也很高興父母幫忙做家事,嘴巴卻唸著:

「叫你不要太勞動,偏偏不聽。

如果不小心滑倒,我還要送你們進醫院。」

 

 

再深厚的愛,都經不起這樣碎碎唸

習慣以負面的挑剔,回應正面的好意,

結果事傷人害己,造成彼此的隔閡。

平日喜歡碎碎唸的人,不妨換個方式想:

「讓我記得他的好,我一定要加倍地對他更好。」

然後,也換個方式講話。一句「謝謝你,我愛你!」

勝過掩飾愧疚之心而碎碎唸出的千言萬語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<摘自朋友寄的網路文章>

 

是耶! 想一想自己也常常這樣

以碎碎念代替感謝,真的是用錯方式了

其實就是不好意思、愧疚,感覺不碎碎念很難表達嘛!

畢竟我真的講不出一些肉麻的話,連謝謝這兩個字

有時候説的時候還會覺得卡卡的......

對自己身邊親近的人,不管是朋友或家人

很多內心的情感還是無法全盤表達的

所以我的朋友們,曾受過我碎碎唸"洗禮"的朋友們

真的對不起了,我會努力改善的.....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ja 的頭像
    maja

    D棟5樓

    maj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